终章-《康乾盛世,我吃定了!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  再加上,波斯的北边和西边,刚好就是土尔扈特与奥斯曼人,这两国一个是大明皇帝册封,另一个是朱皇帝遣使交好。

      同样也是满城张灯结彩,皇城里百官已经齐聚,个个衣着正装礼服,手持笏板分级站位。

      “太子啊!”

      全国各地官民百姓,都在忙活着过年。

      离得近的几个朝中大员,包括主持祭祀的太常寺官员,全都齐刷刷跪了一地。

      至此,继莫卧儿殖民地,波斯也开始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。

      就连太子朱伯圻也跟着跪地,因为那些话说不上是夸他,还是警示他。

      建武三十年。

      北海都司这些地盘,冷是冷了点,但肥沃土地很多,而且前几年还有赋税减税政策。

      就连他最信重的侄子阿迪尔,也对自己的叔叔感到颇为不满。

      与她的堂姐安娜不同,这位女沙皇才是俄罗斯真正的开明派,不仅恢复了彼得大帝时期所有改革措施,还进一步完善了君主专制集权。并且鼓励商业对外贸易,取消了俄国境内所有海关,以此吸纳外国商人前往贸易,缓和与欧洲间的“贸易战争”。

      结果,还没跑到一半,便不慎被地毯滑倒。

      皇帝御辇,还有众多后妃,皇子女百官其后,队伍绵延街道,引得百姓蜂拥围观。

      阿迪尔说道:“叔叔,您已经老了。您的统治,愚昧落后且残暴,您不愿意分享一切东西和权利。波斯在您的统治下,正在一步步坠入深渊,还请叔叔能够把沙阿之位立刻传给我,我会带领波斯工重新走向强盛……也会善待叔叔与几位兄长。”

      阿迪尔直接以波斯新沙阿的名义,遣使南京朝觐大明皇帝,并带去纳迪尔沙的头颅。

      这个戎马半生,在中亚地区打过了赫赫威名的波斯“暴君”,就这么死了。

      举国欢度新年,就算再贫困的家庭,到了新年也会拿出存钱,稍微去买些肉食油水。

      明军打下一座城堡,还得重新驻军移民,还要与当地土部打好关系,不可能像沙俄哥萨克那样一路杀过去。

    
  只可惜,现在不行了,没了莫卧儿的钱,他要恢复军队建制,只能对内加税和到处抓壮丁充军。1

      中亚他不敢打了,因为离中国太近,那就去打高加索。

      看着身边都是女官,曾经用的颇为顺手,从台弯起家便跟随,也算从龙老臣的那个老太监,早已病逝多年。

      连续几场大败,再加纳迪尔沙登基以来,对外战争频繁,军费几乎掏空国库,对内又残暴镇压,各种苛政杂税,民不聊生。

      他都已经做好要跟父皇,比谁命长的准备了,每当夜里做梦的时候,偶尔还会梦到,父皇驾崩,自己继位当皇帝……

      不出意外,一个刚在印度被打到溃败,军队编制里一半是败兵,一半是新兵。

      布哈拉汗国阿塔雷克拉希姆去世,他的儿子阿布·加兹理所当然继承了阿塔雷克的官职权位。

      “不用那么严肃,你过来。”朱怡炅却是一招手。

      如今的大明,肯定还有许多穷人,但食不果腹却是已经很少。

      中亚地区至此,全部变成了大明的属国。

      不仅是中国、波斯之间的贸易断绝,在波斯的周边国家,只要是大明的属国盟友,也全都纷纷响应,对波斯进行贸易经济制裁。

      大明新朝的影响力今时不同往日,波斯既然敢入侵莫卧儿,朱怡炅怎么说也得给点惩罚。

      这对布哈拉人而言,并不是个好消息!

      在御辇上坐了一会儿,朱怡炅还眯着睡着了,还是随侍女官提醒,方才苏醒。

      朱伯圻乖乖上前,正要对着神主牌走流程跪下祭拜。

      阿迪尔抓住机会,趁机一马当先,抽刀就砍。

      两个倒霉士兵没有反应,当场被砍杀,纳迪尔沙迅速就往外面逃跑。

      但那些都是在打下了莫卧儿帝国,并从印度人手里抢掠搜刮大量财富奴隶。

      嚯!

      此言一出,群臣震惊,一时间不知该劝谏,还是高呼圣明。

      太常寺官员牵头,包括随行军兵、宫女,足有上千人。

      一旁本来要按照流程的太常寺官员有些发懵,他刚听到了啥?

      不仅他有些不知所措,后面离得近的百官,还有后面准备上前的太子,都是不由一怔。

      虽然汗国到了这时,领土早就损失五成以上,剩下的基本都是曼格特氏族的地盘。

      但中国军队,却可以居高临下,随时到草原攻打哈萨克的城池。

      听着父皇唠叨一堆有些听不懂的话,一身正装的太子朱伯圻突然听到父皇呼喊:“儿臣在!”

      作为中亚“战神”,真就只能在中亚稍微横一下了。

      在一番繁琐的祭拜仪式,朱怡炅没有依礼起身。而是忽地凝视着那块太祖的神主牌位,颇为感慨的说道:“老朱啊!今日是我给你大祭,我便不客气的喊你一声老朱了……”

      叶尼塞河收复,皇帝下旨改为谦河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