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萧侯的心思-《历史遗忘的角落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第二章    萧侯的心思

    第一节    侯景的选择

    南方的奇人陈庆之,乱了北朝;北朝也有一个奇人,又乱了南朝。

    此人就是,羯族人侯景。

    侯景先后隶属尔朱荣、高欢,悍勇能战,精于韬略,机诈权变。

    侯景文化水平不高,撑死高小水平,却与陈庆之一样,异常善于驭军。陈庆之的驭军,体现在作战前动员激励部队士气上,而侯景的驭军术,则属于剑走偏锋。

    说白了,就是抢钱、抢女人,分钱、分女人。每次战斗,侯景的重点工作都是搞抢劫,胜利后,绝不小气,将所抢掠的物资及美女分与手下将士,自己基本不留。乱世之中大家提着脑袋干革命都是为了什么?对底层士兵来说,不都是为了钱和女人吗?难道还是为了马斯洛老先生说的自我价值实现?老板大方,部下自然拥戴,执行力自然强,于是,侯景一时与东魏猛将高敖曹齐名,深受东魏丞相高欢的器重。

    东魏迁都于邺后,高欢自居晋阳,置重兵于河北,全力对付西魏和北方的柔然。而与梁接境的河南一带,战略地位同样重要,古称“四战之地”,派谁镇守呢?

    高欢选中了侯景。

    高欢没看错人,侯景这个白种老胡经略河南,干的是有声有色,特别是在534年,在荆州与贺拔胜、独孤信等西魏骁将连番大战,均大获全胜,打的西魏胆战心惊。

    536年,侯景又把手伸向南朝。他率7万大军侵入梁朝楚州,擒获梁朝楚州刺史桓和,接着乘胜进击。结果,在淮上,他碰上了硬茬。

    南梁战神陈庆之。这次,侯景被陈庆之揍得尽弃辎重而逃,也暂时中止了南侵的念头。

    541年8月,东魏正式任命侯景为尚书仆射、河南道大行台,领军十万,专制河南,以对抗梁和西魏。从此侯景如虎添翼,成为东魏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。

    春风得意马蹄疾。侯景后又用计赚取了虎牢城,连收北豫州和洛州,被东魏加封为司空,545年改授司徒,地位进一步提升。

    地位提高,与内心膨胀,往往是一对孪生姐妹。在东魏,位极人臣的侯景,仅敬畏高欢一人,对高欢的接班人高澄也不屑一顾:有高大王在,我不敢怎么样。大王要是死了,我绝不会给高澄这个鲜卑小儿打工。

    侯景能有此心态,想想也属正常,毕竟,当年在尔朱荣麾下,他的地位甚至要高于高欢,这样的人能臣服于高欢本人就不错了,高澄这样的小毛孩子,他如何能放在眼里。

    高欢,能做到东魏老大的一代奸雄,识人用人的眼光自然毒辣。他通过日常观察,将侯景的脾性看的透透的。

    侯景,天生的长短腿,右腿稍短,左腿稍长,跟巴西传奇足球明星“小鸟”加林查一样,若生在当代,必然能踢五大联赛,利用假动作盘带过人定是一把好手。但这身体特点,对冷兵器时代的肉搏拼杀无半点优势,反是劣势。

    身体不够,大脑来凑。侯景打仗治军有三大特点,除了前面讲过的为人大方,为部下分钱、分女人外,还有两大特点,一是擅长谋略,二是治军严酷。

    跟着我干,有钱有女人,但是,不听号令,执行力不强,可别怪我不客气。侯景对待士兵严苛残酷、动辄斩杀。如此手段毒辣之人,怎能甘居小儿之下?高欢心里很清楚,为制约这个又爱又怕的老部下,保儿子高澄顺利做东魏帝国的接班人,他早就留了一手。

    前文讲过,尔朱荣手下有一猛将叫慕容绍宗,是十六国第一名将慕容恪之后,后归顺高欢。

    高欢虽对慕容绍宗很看重,却一直没给其在中央任命重要职务,先是让其干了图书馆馆长,掌管府库图籍等事务。后又先后任命其为扬州刺史、青州刺史、晋州刺史、徐州刺史等职务,转了一圈儿,都是地方官。

    用意何在?

    547年正月,高欢病危,对儿子高澄交代:侯景狡猾且野心勃勃,我死后肯定不能为你所用。环顾当朝大臣,只有慕容绍宗可以和侯景匹敌,我一直不重用他,就是为了留给你去提拔他,好让他去对付侯景。

    高人的心思,总是令人难以琢磨。在高欢死后几个月,慕容绍宗被高澄一跃提拔为中央大佬--尚书左仆射(副总理)。

    高欢弥留之际,远在河南的侯景,接到一封奇怪的信。

    信的内容,是高欢令侯景赶紧到晋阳来,有要事儿相商。

    老板高欢病重,让我去干嘛?让我去接班?肯定不可能。任命我为顾命大臣辅佐朝政?这不是我的专业,轮不到我一个武夫。侯景一接到信,就犯了嘀咕。

    仔细再一看信封,呵呵,瞬间明白了。高澄这个小屁孩,要对我动手了。

    如何看出信中有诈?

    原来,侯景曾与高欢有过约定:我率军在外,为防敌人诈谋,大王以后给我写书信,请在书信上加个暗号。

    高欢临终时,满脑子未了心愿,在黑白无常来接之前,很多要事要处置,竟然忘记了告诉高澄这件事儿。高澄假冒老爹的名义给侯景写信,欲诓骗其来晋阳处决,绝除后患。侯景何等样人?一眼识破。

    这一刻,侯景早就有心理预期,也早做好了应急预案,那就是,裹挟河南,起兵造反!

    侯景造反,算是选择了个不错的时机。其时,东魏在与西魏大将韦孝宽的玉壁大战中损兵无数,主心骨高欢又因羞愤交加领了盒饭。可以说,侯景的反叛,加剧了东魏的严峻形势。

    为扭转不利形势,东魏帝国的少掌门人高澄当机立断,做了两手准备,一是对侯景许以种种优厚条件诱降;二是调遣重兵急驰河南,准备动武。

    高氏父子在东魏经营多年,侯景虽猛,却感觉孤军难敌。孤军,就得找盟友。盟友从哪里找?自然得从敌人的敌人那里找。

    东魏当时最主要的敌人有两个,一个是南梁,一个就是西魏。选择投靠谁呢?

    侯景把这道选择题做成了多选,他向南梁和西魏都投了降。

    先是拿河南六州为见面礼,向西魏宇文泰投降请援。

    又派人上表梁武帝萧衍,倾河南全境豫、广、颍、洛、阳、西扬、东荆、北荆、襄、东豫、南兖、西兖和齐十三州,降梁求援。

    这河南十三州,可是南梁与北魏、东魏的战略缓冲带,堪称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战略cbd,南梁垂涎已久而不得。

    同是投降,给宇文泰6州,给老萧13州,筹码轻重显然不同,这意味着什么?

    意味着,侯景对西魏心存疑虑,而对南梁则无所顾忌。为何如此?

    因为,侯景在河南与梁朝打交道多年,知道南梁军政废弛,其有利可图。另外,侯景知道,南梁的领头人,已不再是早期的那个英明神武的骁将,而是个躺平派大佛系老朽物了。

    梁武帝萧衍其人,在第十一部《决战钟离》部分已有部分介绍,现在再补充一下。萧衍,原是南齐大将。495年,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率30万大军进攻南齐,南齐军队士气低落,畏缩不前。萧衍挺身而出担任先锋,率军连夜急行军,赶到距离北魏大军仅几里路的贤首山,趁月黑风高登山,遍插旗帜。翌日天亮,北魏士兵一起床,扑面而来的是漫山遍野、密密麻麻的南齐军旗,睡眼惺忪之下见到这些个索命幡,以为被包围,没有密集恐惧症的也得懵逼半晌。而南齐守军突然看到这么多援军旗帜,士气大振,南齐两路大军一夹攻,北魏大败。

    31岁的萧衍一战成名。

    五年后,南齐内乱,萧宝卷昏聩无道(只是史载啊,具体情况见第十一部的《决战钟离》),某日,萧衍忽然幽幽的对手下谋臣张宏策吐出一句:不久,一位英雄将崛起于此间。

    张宏策:哪位?

    萧衍笑而不语。

    张宏策继续追问:出自朝堂还是民间?我怎么没听说过?

    你他妈还号称谋臣呢,整一个脑残弱智。老萧急得差点儿口吐芬芳,最终无奈的悠悠的吐出四个字:安知非我?

    501年,萧衍起兵推翻南齐萧宝卷的统治,并于次年建立了南梁,登基称帝,时年38岁。

    建梁初期,萧衍不仅勤政爱民,在重大的决策问题上也能杀伐决断,堪称一代雄主。然而,50岁之后的他,突然像变了一个人。

    首先是对女人不感兴趣了。年轻时曾一夜宠幸30女创下纪录的萧衍,“五十外便断房室”,三宫六院中除丁贵妃外一律遣散。雄心与雄性激素相关,一个男人一旦对女色不感兴趣了,人生的奋斗之途也就基本终结了。

    最直接的表现就是,对政务开始厌倦,对佛教产生了痴迷。杜牧《江南春》中的“南朝四百八十寺”是明证?呵呵,484寺才哪到哪,据统计,老萧在位期间,一共新建了2846座寺庙!

    光当寺庙开发商还不行,老萧还直接参与前期物业管理,直接数次入住寺庙,敲起了木鱼。帝国话事人出家当和尚那还了得?南梁大臣们轮番出马劝说而不得,最终大伙儿凑了凑钱,把萧和尚赎身,赎回到了帝国的庙堂上。

    躺平、佛系了,脾气就出奇的好,好到什么程度呢?从一件极其狗血的桃色政治谋杀案的处理上,可见一斑。

    某日,萧衍要作三日斋戒,命众公主都参加。嫡长女永兴公主带了两个婢女,匆匆赶来。进宫时,一婢女过门槛时脚绊了一下。负责宿卫的一个禁军军官闻声无意中瞟了一眼,却不禁大惊失色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