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背景强大的李靖-《北风嘶朔马》
第(2/3)页
大青山南麓,大金河南岸,原阳镇。
城楼上,寒风呼号,纛旗猎猎作响,各式军旗迎风飞舞,一队全副武装的甲士站在哨位上纹丝不动。
马邑郡郡丞李靖负手站在城楼上,隔着一条波涛翻滚的大金河,远眺北方那座如巨龙横亘的逶迤群山,眉头紧锁,心情沉重,焦虑不安。
数步之外,定襄鹰扬府越骑校尉刘武周、旅帅尉迟恭,原阳镇防主寻相,全身甲胄,肃然而立。
李靖抬头看看天色,脸色愈发阴郁,稍事沉吟后,转身望向刘、寻和尉迟三人,缓缓说道,“以某推算,如果一切顺利,雁青流一行应于前日返回,然而,时至今日,雁青流依然音讯全无,显然,这其中出了变故,而且极有可能是最坏的变故。”
刘武周看了一眼李靖,欲言又止。他倒不是不想说话,而是忌惮李靖的背景,不敢说。
李靖出生关中大姓,世家子弟,人生起点高,仕途第一站就是在京畿为官,之后调任中枢,步步高升。如今南北双方剑拔弩张,南北大战一触即发,在这关键时期,皇帝将其安排到马邑郡担任军政副长官,辅佐当世名将王仁恭镇守代北,可见皇帝和中枢对他的器重。一旦南北大战爆发,中土打赢了,代北做为战争前线,守疆将士功勋显赫,李靖做为马邑军政副长官,必定升官加爵,前途之光明可想而知。
如此人物,刘武周高攀不上。实际上刘武周也是豪门子弟,中山刘氏,仅次于山东五大豪门的存在,但本朝崛起于关陇,理所当然要打击和遏制山东贵族,否则如何保全自身利益?所以现在四十出头的李靖是马邑郡丞,马邑军政副长官,前景可期,而年纪相仿的刘武周虽然又是投靠大权贵,又是到战场上拼死拼活攒军功,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但成效依旧甚微,至今不过做个统领两百兵的越骑校尉,而且还是在环境最恶劣的北疆戍守边陲,前景十分黯淡,基本上没有未来。
然而,刘武周有志向,目标远大,无论处境如何恶劣,他都咬紧牙关,锲而不舍、不屈不挠地奔跑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上。比如现在,他和李靖一个天上一个地下,高攀不上,但这并不代表他就放弃了。眼前就有一个机会,一旦被他抓住,赢得了李靖的赏识,那么他或许就有机会抱上李靖的“大腿”,或许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。
李靖目光如炬,看到刘武周若有所思的表情,当即问道,“刘校尉可有建言?”
“出兵白道。”刘武周不再犹豫,躬身说道,“若雁青流行踪暴露,北虏必定围追堵截,而武川是必争之地,北虏只要先行赶至武川,断绝雁青流的退路,则雁青流必死。”
李靖迟疑不语,抚须沉吟。一阵大风吹来,掀起他的大氅,冰冷寒意迅速侵入他的魁伟身躯,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冷颤。
出兵白道是大事,直接影响到南北关系,后果极其严重,不要说他这个郡丞无权决策,太守王仁恭也不行,必须由皇帝和中枢下命令,所以刘武周这个建言纯属胡扯,但单纯从今日之事来说,这个建言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,主要看决策者如何考量,如何谋划。
“计将何出?”李靖问道。
刘武周手指城西,“距城三十里外,有一突厥归附部落,可临时征募三十骑,以擅自出关偷猎为名,疾驰白道,抢占武川。”
李靖顺着刘武周的手望向城西,目露踌躇之色。
城西三十里外荒无人烟,没有什么归附部落,这一点李靖很清楚,所以刘武周的建议实际上很直白,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,目前情况下,若要拯救雁青流,就必须打破规则。
但打破规则就要付出代价。李靖在原阳镇等了三天都没有“出手”,实在等不下去了才问计于刘武周,显然是不想承担打破规则的代价。既然如此,刘武周就不得不站出来主动为上官分忧解难,否则他不但会得罪李靖,还会葬送自己的未来。
刘武周认为自己揣摩到了李靖的心思,于是主动请缨,出了事我担着,你被我蒙蔽,大不了承担一个失察之责,这对你来说无足轻重。
李靖对刘武周的印象瞬间改观。他到马邑半年多了,多次巡边原阳,见过刘武周几次,印象很普通。一个四十多岁戍边于阴山边陲的河北籍校尉,其在鹰扬府所遭受的排挤打击之严重可想而知,事实上只要稍微有点人脉关系,刘武周都不至于干这份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,所以看似平庸的刘武周当然入不了李靖的法眼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