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
百官都认为,从南方调兵是个法子。
毕竟,此刻,整座北地的军队,都在战乱当中。
又有哪支军队能够抽身回援呢?
只是,邯郸的那个谢武,能不能抵抗住辽军的入侵?
他若不能,江南的兵又未至,汴京怎么办?
即使南方的军队到了,谁来领兵?谁又能战胜耶律仁先?
百官想至此处,都是眉头不展。
如今大周,正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。
老牌将领们,死的死,老的老,实难担当大任。
可年轻一代的将领里,左数右数,也不过五指之数,如今,都因各种原因无法领兵。
再说,年轻将领,除了远在江南的那位,谁能与耶律仁先一战?
秦振?他不行,他虽然首战得胜,但谁都清楚,他顶多也就与耶律信先五五分。
等等
江南那位?!
有些官吏想到这里,顿时眉开眼笑。
是啊,若是朝廷肯用江南那位,那么眼前这些难题,还能称之为难题吗?
只是
朝廷肯用吗?
就在他们想着,要不要上书奏请朝廷命卫渊为帅时,耳旁再次响起太子赵曦的声音,
“既然决定从江南调兵征兵,那么,就需要一名主帅。”
“本宫议,命卫渊担任河北路行军都指挥使一职。”
此话一出,百官先是恍然,而后立时便就热议起来,同时,一些不能说出口的话,也在心里想了出来,
“太子任命卫渊为行军都指挥使,是不是官家的意思?”
“这是官家要重新启用忠勇侯了?”
“这是好事啊!”
“是啊!”
“.”
他们不是傻子。
此时此刻,唯有卫渊站出来,能够抵抗耶律仁先的兵锋。
换做他人,只怕都差点儿意思。
如果搁在平常,赵曦无端复用卫渊,而且没有赵祯的意思。
那么,百官肯定是不同意的。
毕竟,文武两派,本身就是有些对立。
卫渊乃是武派当中的柱石,他不在京城,对士大夫们都有好处。
可现在不同了。
需要有人拼命,需要有人上前线了,于是,他们这些士大夫们,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卫渊。
如果卫渊打赢了还好说,要是打输了,最起码,顶罪的不会是他们。
史书也不会记载他们这些文臣的不是。
遇到战事了,让武将们去卖命,太平了,就一再贬低武将身份地位。
这是大周文臣常用的手段。
当然,值得欣慰的是,即将坐上皇位的赵曦,并不是一个太喜欢‘文臣’的皇帝。
未来年轻一代的文臣领袖里,比如王安石等人,对武将也说不上厌恶,颇有一种一视同仁的趋势。
总体来说,只要大周挺过这次难关,欣欣向荣的局面,总是会出现的。
如今,那些文武百官们,只是经过短暂的热议后,便是陆续作揖道:
“臣支持启用卫侯为帅!”
“臣附议!”
“臣附议!”
“.”
当附议二字说出口的时候,不仅是赵曦松了口气,就连他们那些说出那两個字的官吏,也是松了口气。
不管怎么说,终于有个能撑场子的人回来了。
就在这时,朱总管突然来到赵曦身旁,低头弯腰,轻声道:“太子殿下,皇帝陛下醒来了,说要立刻见您”
嗯?
父皇醒来了?
什么时候醒来不行,为什么非要在自己启用卫渊之后醒来呢?
若是父皇知道此事
赵曦暗自皱起眉头。
也就在经过短暂思索过后,他干脆横下心来。
无论是为国考虑还是为当前形势考虑,卫渊,都该回京!
我虽年幼,可父皇,已经老了!
“命卫渊任河北路行军都指挥使一职不容更改。”
“让他在最短的时间内,于江南一带筹集三十万大军北上!”
“户部与各司,不惜一切代价,筹措钱粮!”
说到此处,赵曦缓缓起身,跟随朱总管再次返回赵祯寝殿。
途中,赵曦询问道:“朱总管,我父皇醒来以后,可有说什么?”
朱总管作揖道:“请殿下恕罪,方才老奴身在朝殿,并未在陛下寝宫。”
第(1/3)页